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NBA

传递“生命火种”!青岛第20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明天奔赴“希望之约”

2024-06-18 浏览: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亲爱的朋友:您好!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把生命的接力棒交给了您……”6月17日,青岛地铁运营公司大珠山站乘务员常浩在青岛市中心医院病房写下了这封信,将寄给远在异乡的血液病患者。经过充分准备,常浩将于6月18日上午接受造血干细胞提取采集。他由此成为青岛市第202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青岛地铁第二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连续7年献血,加入中华骨髓库

2017年6月,刚满18岁的常浩在高考后,作为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献血的“成年礼”。7年来,他已献血9次,共计捐献全血1900毫升、血小板4.5个治疗量。

2021年6月13日,常浩在参加世界献血者日纪念活动时,抽取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2022年4月,常浩收到初步配型成功的通知,但最终因在几名志愿者中排名靠后而未能捐献。但“随时捐献救人”的希望一直留在他心中,他已经等了三年了。

今年5月11日,常浩收到西海岸新区红十字会的通知,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非血亲之间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配型成功,是一份缘分,更是一份责任。”常浩说。

“我很幸运能成为青岛地铁第二位捐献者!”常浩介绍,青岛市第13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单华波也来自青岛地铁运营公司。2022年4月实施捐献时,同事们还一起录了一首歌给单华波打气。也是在同事们的带领下,常浩早已做好了随时捐献的心理准备。

写信给病人,鼓励他们好好生活

自接到初步配型成功通知后,常浩就开始调整自己的作息和生活习惯。“首先我早睡早起,作息规律。然后吃健康有营养的食物,再进行跑步、跳绳、爬山等有氧运动,保证自己达到捐献的最佳状态。”常浩说。

6月14日入院后,常浩严格按照流程完成体检,每天注射动员剂,因此经常感觉腰酸背痛,乏力。“有点像感冒的症状,有时候连走路、躺下都会痛,但都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这些天,家人一直陪在我身边,领导、同事也经常来看望、帮助我,这点不适不值一提。”常浩说。

经过充分的准备,按照计划,6月18日上午,常浩将接受造血干细胞的提取和采集。由于造血干细胞捐献遵循“双盲”原则,捐献者和患者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信息。常浩决定给这位陌生的“远方朋友”写一封信,送去自己的鼓励和祝福。他在信中写道:“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把生命的接力棒交给了你,希望这份微小的力量能带着我的祝福和期盼以及造血干细胞在你的身体里生根发芽。面对生命的挑战,我选择勇敢地站起来,你也勇敢地选择接受治疗。我们都很棒……希望你康复后,也能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青岛地铁为捐助者提供坚实支持

除了地铁员工,常浩还身兼志愿者等多重身份。自加入青岛地铁以来,常浩一直热衷于志愿服务。他主动加入青岛地铁志愿服务协会,参与了“除冰除雪保障”、“中超运行保障”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热心、积极”是同事们给这个25岁年轻人的“标签”。

事实上,像常浩这样的志愿者在青岛地铁还有1.3万余名。青岛地铁集团一直倡导员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1.3万余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超过43万小时,涌现出“中国青年志愿者杰出个人奖”获得者王伦科等20余名优秀员工和各类英雄事迹的先进典型。截至目前,地铁员工已成功利用AED挽救了6名乘客的生命,相关事迹多次被中央、省市媒体报道。

同时,青岛地铁还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青岛中心血站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青岛地铁员工累计献血30余万毫升。青岛市第13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单华波就来自青岛地铁运营一线。

为解除员工在捐献过程中的后顾之忧,青岛地铁为员工提供扎实的支持。据了解,青岛地铁集团各级工会、青岛地铁志愿服务协会根据常浩实际需要,在捐献期间为其提供了小家电、生活用品等礼品。青岛地铁运营公司对常浩造血干细胞捐献提供了相关帮助,包括报销住院费用、申请相应行政奖励、发放住院慰问金等。

此外,青岛地铁运营公司从6月12日起安排常浩休息,保证其身体状况良好,并安排其他志愿者在住院期间帮忙照顾其生活起居。“在常浩捐献期间,我们还为他申请了21天的公假,保证他能够休养生息。”青岛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